今年夏天,这种电影间的氛围有点像回到了电影市场最繁荣的那几年,
大家没有互踩,而是路人在各种玩梗,主打一个绞杀恋爱脑:
《我爱你》让你别生孩子;《消失的她》告诉大家防止靠近你的完美恋人;《孤注一掷》让大家提高防诈骗防被拐意识;玩的就是人间清醒。
而最近又有一部更疯狂的电影上映了。
国内第一部反家暴电影,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现实主义片——
电影由秦海燕编剧并执导,路阳 、王红卫监制,佟丽娅、吴昱翰、王影璐出演。从《不要对陌生人说话》开始,女性被家暴搬上银幕的题材并不常见,反而是社会新闻层出不穷。但事实上人们对案件本身的血腥猎奇更为关注,鲜少有人真正究其原因。他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副教授,他的妻子徐敏也是有能力有野心,事业有成的独立女性。强强两手的两个人,一开始确实也是幸福的,可很快男人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学药出身懂医学的他,会在施暴时候避开致命部位做到不落痕迹,而对外又表现出一副体贴的模样。离婚前,自己在家安装监控还贼喊抓贼辱骂徐敏;离婚后又让孩子下跪求徐敏回家并发朋友圈秀自己家一副爱妻爱儿的模样。更恐怖的是,他还不休不止打探徐敏新住处,跟踪找到她的新家破门而入。在遮掩的折磨之下,女人变成了行尸走肉,每天都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内心时刻处于奔溃边缘。更可怕的事情是,在耳濡目染之下,儿子念念也学会了将打人正当化。一句“为什么不能打人,是要用毛巾吗?”让人不寒而栗。可能很多人会问,女主都这样了为什么不报警,不知道要保护自己吗?事实上,徐敏有清晰的思维,独立的经济来源,有能力获取法律的帮助,亲人还在身边,能够为她离婚后的生活提供照料。放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条件全都符合的受害者,已经是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徐敏在经历家暴后并没有被PUA洗脑,而是能够很快地识别出——自己是受害者,自己正在遭受违反法律的暴力行为。但即使这样一个头脑清醒的高知女性,在面对家暴后,依旧如此这般一步步被困深渊,依然要面对的是一个冷漠且疏于保护的社会环境,依然孤立无援求助无门。徐敏的亲生父母困于偏见、碍于流俗,在明知男方家暴的情况下依旧自欺欺人说“他会改”,依旧为了孩子让女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下去;徐敏的朋友,隔绝于私密之外、茫然于不知之境,对她被家暴之事略有耳闻,但一直只当做是夫妻双方小打小闹;就连她的律师李小萌起初也很难理解她为何反复为何变卦,怒其不争反问“你到底离不离”;还有调解人员指责“女人别太狠心,真要把自己丈夫送进去啊”,机构表示验伤不够轻伤标准......女人被困进一张无形但又无边无际的网罟中,而外界的声音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知情不知情,共同完成了一场“合谋”。这笔糊涂账,是被陈均做局以孩子相逼迫裹挟。男人始终犯错犯罪,却永远倒打一耙“是你要拆散这个家”。徐敏就这样成为了傀儡、人质的母亲、受害者,还背负上了“我有罪我羞耻”的负罪感。影片从被家暴已婚女性创伤后生活的心理变化角度切入,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离婚同居、非法跟踪、妇女得不到保护、律师道德谴责、无知网络暴力、父母精神暴力等诸多问题暴露出来,用法律灰色地带牵引出当代主流价值观下的婚姻生态。婚戒本只为见证爱意的永恒,却成为了承受家庭暴力的枷锁。这部电影最后,导演给了一个悲痛但又是另外一种希望般的结局,徐敏亲手为自己撕开了一条出路,这个经历过风暴的不幸之人,在蛰伏后终于重新拥有了光。从电影的质量上来说,这是女性导演的处女作。很多故事情节和剧情节奏都不够考究。而且片子在上映前经历过一次撤档,可能因为是并非商业片所以院线排片量很少。这次官方还在首映礼整了不少花活,比如为了有热度让前夫观影发言,再比如把秦牛正威和都美竹这两人凑一场观影发言。一个聚焦家暴议题的电影为什么非要拉着两位女性消费,明明有那么多可以挖的点,偏偏选了最容易引起观众反噬的点,只能说真是把路走窄了。但是比起这些,这部片子的意义确实是更为重要,且明显大于电影本身的。影片中有很多对家暴展开的社会性反思,劝和不劝离、忍忍就过去了、为了孩子、家丑不可外扬……一步步让风暴愈演愈烈。导演是勇敢的,她直面难断的家务事,她又是温暖的,一次次把镜头对准众生皆苦。家暴的开始可能只是一次推搡,但暴力就是暴力,没有任何理由去将暴力正当化。也许剧作的一些人物不够丰富,也许它的落点太轻,为了过审把故事设定在十年前,又加了一堆普法宣讲粉饰太平。但女主角背后还站着更多的人,她们紧闭双唇,她们面目模糊,在沉默和隐忍中艰难度日。社会在建立反家暴支持体系的过程中,经历着观念、制度、体系的撕扯与磨合。对家暴“零容忍”已成社会共识,但在每一个具体个案中,“反家暴”推动者们看到的是受害者复杂的生存困境。人性虚伪且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同就注定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希望这个社会对犹豫不决的女性多点宽容,毕竟爽文好看,但生活怎么会处处都是爽文呢?